欢迎来到123培训网!

全国切换城市

位置:123培训网 > 新闻资讯 > 小吃行业资讯 >  抗日战争惨烈到何种地步?

抗日战争惨烈到何种地步?

来源:

2019-09-01 23:22:43|已浏览:1049345次

抗日战争惨烈到何种地步?

 

说说日军的情况吧。

日军伤亡惨烈的战役,莫过于淞沪会战。由于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极为蔑视,日军一开始仅仅想依靠两个师团(3、11)增援上海的日本海兵队并摧毁中国军队。不光如此,不知哪位宣传天才想出了个招数,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日军每天的死伤者名单,据说认为这样可以“鼓舞全体国民的士气”。



然后到了淞沪会战高潮的十月间,朝日新闻就变成了这个画风:

1937年10月11日朝日新闻死伤者报道


光看这个大家可能还感受不出来,举一个例子:最早投入上海作战的日军第3师团的步兵34联队。在JACAR公开了其的战斗详报:


步兵34联队仅仅一个联队,在上海会战的两个月间的伤亡竟然达到了3122人。

这是什么概念?1937年日军一个正常联队的建制兵力也就3600人左右,也就是说34联队的伤亡率达到了近90%。用34联队史的话讲就是:日俄战争中,日军一个联队伤亡30%就是重创,伤亡50%就是受了歼灭性打击,必须撤回后方休整;而在上海会战中,联队伤亡已经达到了90%,却因为战况紧急无法撤下来,只能就地补充后坚持作战。

34联队的遭遇是淞沪会战日军的一个缩影。由于低估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决心,日军参谋本部采用了添油战术,一开始仅仅以3、11两个师团面对几十万中国军队,包括老蒋的嫡系德械师、教导总队等,结果是这两个师团损失极为巨大,各步兵联队人员更替基本都达到了百分之百。后来赶紧增援了9、13、101三个师团,但仍然面临国军极为顽强的抵抗而损失惊人,战事也没什么进展。其中伤亡相对较小的13师团仅仅在10.7-11.1的24天内伤亡达五千人,损失四分之一,师属军官更是折损过半。

《战史丛书》中的那个四万人的伤亡数字实际上来自日军战时报道的“统一口径”。依各部队部队史和原始档案估计,日军伤亡至少有6-7万之多,加上突破国防线、南京攻城战的损失,日军伤亡可能突破10万人。


同期在华北前线的日军相对轻松得多。饶是如此,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在侵华战争的一年中,伤亡也达到了16000人以上。依一个师团25000人的规模计,伤亡率也接近三分之二,尤其一线步兵更替已经超过了百分之百。第五师团的“赫赫战功”让板垣征四郎登上了陆军大臣、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的宝座,但那些在忻口、临沂、禹王山葬身的无数士兵,自然是分享不到这等荣耀了。



第五师团侵华一年伤亡统计

当然,37-38年是中国军队正面作战抵抗的高峰。39年后游击战和小规模作战增多,日军也不再组织大规模攻势,这样全军打光的惨烈战斗就相对较少出现了。尽管如此,那些以低劣的武器和糟糕的训练给对手带来重大打击的英勇的战士,仍然是值得尊敬和纪念的。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五日,我团奉令袭击离石县城,我团第二连第五班上等兵张耀忠(三十六岁,河南商邱县人)在登城后发现敌人,即以沉着熟娴准确的射击技术毙伤敌人甚多,弟兄们都为他叫好。后其腿部受伤数处,不能行动,他的排长用三角巾给他裹好伤,让他到后方去,可是他回答说:“抗日救国即使牺牲了也应该。如今我的腿虽然受了伤,但还有两只胳膊可以投手榴弹杀敌人。”说时已晕倒,排长派人送他到后方,终因伤势太重,几天后便牺牲了。

我团第三连少尉排长张才(二十八岁,山西朔县人)在登城杀敌时,用轻机枪向敌人扫射。在激战时,他的胸部被敌弹击伤,但他仍在勉强指挥,不脱离战斗。终以伤势重而无力支持,他用仅有的一点力气呼喊:“中华民族……”一句话尚未喊完,竟尔牺牲。

我团第一连中士班长王运发(三十岁,河北大应县人)担任奋勇队的班长。登城后即带领本班战友向东城楼进袭,攻至距城楼四十余米处,被敌发觉,在激战中他与排长郑相仁(三十岁,河南项城县人)奋不顾身率队冲入城内。郑排长身受重伤殉国,王运发亦身受重伤,但仍继续指挥战友对冲来之敌进行肉搏。由于敌众我寡,我方战士伤亡殆尽,王运发班长在手榴弹有效距离内,仍用手榴弹向敌猛投,终以负伤流血过多昏倒在地,后送到后方疗养。

我团第三连中尉排长杜景才(年三十一岁,河北武邑县人),登城后,指挥着一个班先下入城内。由南城大塔东端向城内中学校的敌司令部袭击。敌人发觉后,顽强抵御,激战甚烈,他亲自用手榴弹毙伤敌人甚多,并大声呼喊着:“弟兄们,我们是中国人,谁不拼杀日本鬼子,谁就不是英雄好汉!……”。战友们听了他的喊声都振奋异常,紧跟着一片杀声,向敌人冲去,他取过受伤战友的枪弹,共同战斗,后来他身负重伤,不能行动,乃大声说:“弟兄们,我的伤很重,你们要替我多杀鬼子,给咱们中国人报仇吧!”刚喊完话即因伤重而牺牲。

我团第二连六班班长刘森(年二十六岁,察哈尔省阳原县人)当时身受敌炮弹炸伤多处,腹部又受敌人机枪子弹射伤而牺牲。是时全班战友们似有退缩动态,上等兵温加元(二十七岁,山西浑源人)看到这种情况,焦急万分,即对战友们说:“咱们的班长已阵亡,你们都跟我来。”说毕,他奋勇当先,领导着全班战友匍匐前进。当他通过火力控制地带时,他自己亦身受敌弹伤有数处,遍体是血,但他仍不顾伤痛,依旧引导战友们前进杀敌,终因伤痛不支,才告别战友们说:“我已身负重伤,不能完成任务了,希望我们全班的弟兄们能勇敢杀敌!”就在说这话之间,他的头部又被敌弹所击伤,遽然忠勇牺牲。

我团第一连八班下士副班长刘安祺(年二十二岁,山西朔县人)袭击离石县城时因该班受敌炮火之制压和敌步兵的左右夹击,战友们顿现慌张。他一面指挥其附近战友保持战果,一面大声呼喊:“今天是和日本鬼子死拼的时候,谁下去,谁就是懦种。”正在呼喊之际,敌人已蜂拥而至。该班长仍竭力支持,一连投出手榴弹数颗,敌人死伤一片。他和战友们已身陷重围,刘班长的头部受重伤,为抗日而英勇牺牲。

我团第三连中士班长何东海(年二十七岁,山东临沂县人)带刘永禄(年二十一岁,河北唐县人)、上等兵郭清海(年二十二岁,河南滑县人)等,于袭击离石县城时,他们这一小组担任占据城外汽车路附近的一处场院,准备伏击城内溃敌之任务。不意攻城部队,由于攻进城后的战斗不够顺利,再加上战斗中战土们牺牲过重,结果未能完成任务。而此时,由汾阳开来增援离石县之敌,己将我团预备队牵制在东方汽车路上,准备伏击敌人的何东海等小组,此时又遭敌人监视,亦未能撤退,他们只好决定暂时固守据点,待机撤出。可是,未几即被百余名敌人所包围,于是他们只能依据墙壁,挖枪眼、找掩体,奋勇抵拒敌人。并用轻机枪、手榴弹毙伤敌人数十名,使敌当时未能攻进场院内。后来敌人用手榴弹由墙外向场院内连续投掷。除郭清海一人外,其余皆受伤亡,独郭清海仍然利用有利的建筑物沉着抵御,复以手榴弹还击,直到黄昏时,由于他的脚部受伤,便退入窑洞内抵抗,此时,敌人虽攻入场院,而他隐蔽在窑洞中继续向敌人射击,又杀伤很多敌人。敌人认为我军伤亡是大,但不知我们究竟还剩多少入,因此还不敢接近窑洞门。迄至黑夜,郭清海瞅得敌人监视的空隙处,才得以携带着战友们的枪支突围而出。

以上就是我团袭击离石县城时发生的几个真实的令人难忘的战士形象。

(该团系晋绥军第三十五军第七十三师第四二二团)

 

坐标新加坡。

补充一点东南亚华人的贡献吧,也挺惨烈的,因为新马华人为大陆提供了大量抗日资金,从而日军在占领马来亚后疯狂屠杀华人。

请注意,马来亚当时是英属殖民地,但马来亚华侨是为了支援祖国被屠杀,而不是英国。日军并未屠杀马来人等马来亚土著,把华人挑出来杀。很多人被杀时,都还未踏上过那片他们为之牺牲的土地,也从未亲手用过枪炮,但是他们都是因为抗日而死。这算是大陆惨烈战况的延伸吧。

马来西亚抗战机工纪念碑
新加坡和平纪念碑

虽然人数不足大陆牺牲的百分之一,但人口总数七分之一的新马华侨被屠戮,远超大陆死亡比例。希望大家知道抗日战争不只是中国大陆上烈士们的胜利,也是全世界华人的胜利。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国人出国传了几代后还有这么大的凝聚力。你问问美国,如果英国有难,有几个人会给英国出一分钱?但我敢保证的是,要是现在中国有难,还是有一大把华侨出钱出人。

以下是关于部分南洋华侨的贡献与新马华人大屠杀。

新加坡华人领袖陳嘉庚创办《南洋商報》,大力主张国內全面抵抗,「七七」之后更是每天大篇幅报道抗战新闻,激励海外华人出钱出力支援中国抗日。從抗战爆发到星馬沦陷前的4年多时间里,「南侨总会」以义捐、认购国民政府战爭公債、向国內親友寄侨匯、捐赠藥品、募集衣物等形式,為中国籌款达54億国币之多,佔全世界华人赈款的2/3以上,当时4万5千国币就可购军机一架,这些巨款填補了国內近半数的战爭開支。

在人力上援助上,新加坡华人领袖陈嘉庚的号召下,马来亚华人机工前往滇缅公路,抢运抗战物资,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运输45万多吨物资往抗战后方。在这条公路,估计有1000多名马来亚和新加坡华人机工在滇缅公路牺牲。

1942年日军占领马来亚后,2月16日,由于南洋华人在大陆战争中的重大贡献,日军进入新加坡市区后,随即开始以屠杀华人抗日分子为主要目的的“大验证”行动,命令男性华人“听候良民登记”。在“验证”中,几乎每一个华人都受到了日寇的严厉审问,各界华人成功人士更是日军迫害的重点对象。凡是被日军“认定”的抗日华人,或被捆绑后推入海中淹死,或被活埋,或被毒死,或被集中枪杀,其状惨不忍睹。许多华人甚至仅仅因为接受审问时有点紧张就被当作抗日分子杀死。后来,日军几乎每攻占一个地方,都要进行类似的“验证”,致使槟城、怡保、吉隆坡、马六甲等大中城市中成千上万的华人蒙难。在日军占领马来亚3年零8个月的日子里,共有30多万马来亚华人遇难。

当时新马华人总数也才230余万,这230万人出了我国抗日初期战争经费的一小半,也有超过七分之一的人失去生命,他们大可同马来人一样保持沉默,但他们并没有那么做。

单新加坡大屠杀,几天之内死了七万华人,这只是日本本土新闻报道,根据新加坡方面指出,至少15万华侨被屠杀,当时整个新加坡总共只有70万华侨。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抗日分子”被屠杀。

至今新加坡大屠杀,马尼拉惨案与南京大屠杀被并称为日本二战三大暴行。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为抗日做出突出贡献的华侨,就如我们绝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一般。

 

1、川军死字旗,父不愿儿尽孝,只愿儿慷慨赴国难。图片来源于网络。



2、正在接受军事化训练,作为后备部队的青少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3、中国远征军少年战士,时年十三岁,入伍两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信,下图的陈友礼老人即为上图的少年士兵。图片来源见水印。

4、中国远征军士兵,时年十二岁。图片来源于网络。



5、中国远征军士兵,约十岁。图片来源见水印。


6;图片来源于罗光达先生摄制。

7;图片来源于沙飞先生摄制。


8;图片来源于赵烈先生摄。


9;图片来源于赵烈先生摄制。


10;正在开会的儿童团。图片来源于罗光达先生摄制。


我们在享受现在的幸福生活时,不应忘了先辈们的付出,向先烈们致敬!!!


声明:以上图片都不是答主拍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原拍摄者认为此答案构成侵权,请联系答主删除。本答案仅举例说明问题。

 

抗日战争跟近代其他战争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需要注意,然后你才能去体会这场战争的惨烈。
这是唯一一场农业国对工业国且中央政府没有被颠覆的总体战。其他的农业国对抗工业国,政府都垮了,或者成了流亡政府。
这也是唯一一场真正的逆袭,1937年的中日两国,很少有人觉得中国能打过日本的。只是在那种情况下,不打也得打。有很多人,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为什么抗战期间,我们一直在讲抗战必胜,恰恰是因为我们很难相信抗战必胜。换句话说,当时的人们是在做殊死一搏。为什么我们今日国歌里面讲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当时我们确实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说完这两点,再来看这场战争是如何惨烈。

以早期淞沪会战为例,中国军队在战术和士兵素质均不如日本的情况下,经受日本海陆空立体攻击,以损失三十万人的巨大代价,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当时的中国军队,一个师往往一星期不到就打光了,中央军德系部队损失殆尽,以88师为例,这个师在上海前后就经历了五次补充,才得以保存战力。
37-38年大会战多,然而绝不是说战略相持阶段就不惨烈,三次长沙会战,以及最后衡阳会战,都可以说是惨烈无比。

此外,抗日战争的惨烈也不仅仅是前线士兵伤亡的数字所能呈现出来的。为了击败日军,中国经济濒临崩溃,再加上国民政府腐败的官僚系统和低下的效率,情况恶化到难以想象的境地。后人很难想象当时国家和人民所面临的窘境,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准大幅下降,相对而言,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还好一点,城市里的中产阶级损失极为惨重。而即使是一些曾经生活优越的人,情况也过得非常糟糕,林徽因连病带饿,要不是中央特批两万元法币(已贬值),估计就过去了,清华大学校长家里揭不开锅,夫人挎个篮上街卖点心,闻一多也是靠给人刻章谋生。大学教授尚且如此,一般城市平民状况可想而知。

再说普通士兵,八年全面抗战,很多娃娃兵,其实很多娃娃兵倒不是征来的,而是主动参军,参军的目的倒不是保家卫国,而是混口饭吃,他们基本都是孤儿。《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豆饼曾说自己今年十九了,当过五年兵,没上过学。看至这里,不禁落泪,唏嘘不已啊!
蒋经国后来回忆曾说,他当初陪老蒋突击视察新兵,当时已经是44年,中国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是抗战最接近崩溃的一年。当他父子二人连同其他人进入到军营里面,里面的士兵连冻带饿已经死了一半人,剩下的人也是瘦骨嶙峋,面带饥色,而这些人还根本没上战场。这样的情势,如何不惨?

纵观抗战史,最惨烈的事莫过于我们几百万的军队,尽管素质不如日军,尽管装备不如日军,尽管训练不如日军,仍能够视死如归,这些对国家概念不甚了解的人,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中国。

八年之中,目不识丁者前赴后继,争相殉国者以百万计,其辈不知殉国为何物,不知国家意义几何,不知今日之牺牲价值几许,不知明日残命能否保全,不知国家命运归往何处。而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自由 ,为后代争福祉,一不知主义,二不明大义,以贩夫走卒之躯而成就圣人之人格,而今思之,不无愧哉?


**********************************************
以上原答案,之前还写过一个小故事,不过经人提醒查证是假的,就删了。上面写了,抗战时候那些目不识丁的人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让我很感动。这些人没什么文化,也没受国家什么好处,却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像当初身绑手榴弹从四行仓库跳下与日军同归于尽的烈士,像是在衡阳守到弹尽粮绝的第十军将士,像是在野人山中艰难挣扎的中国远征军,这些目不识丁的人都用自己最大的能力来维护这个支离破碎的国家。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他们呢?说到底一句话,我们欠他们的啊!
没有人应该无辜而死,这些人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青春,保护了当时的人,也保护了现在的人。忘记这些人,仅仅谴责他不爱国是不够的,关键在于,他不懂感恩!
抗战后期,兵源匮乏的国民政府开始征召学生入伍,而之前的政策是一直在保护知识阶层的。这个时候又有了“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号召。而学生们,尽管对国民政府的党化教育不满,对国民政府的贪污腐败不满,却依旧积极响应,中国最后的后备兵员,也就这么上了前线。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知识青年从军歌》
这歌是当时青年写的,词作者不详,看看这歌,就知道当时中国人的心境。国危若累卵,羽檄无少停。当时爱国的有识之士,谁人不心急,谁人不心痛。全面抗战初期,有几个人有必胜信念呢?人们互相鼓劲,中国不会亡!
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
《满江红·西南联大校歌》

**********************************************
分界线
为了让评论区看着和谐一些,删除了一两条评论,另外把对于本回答的争议全部折叠。如果有兴趣看几方辩论,可以自行翻看。我觉得对历史问题认识不一样很正常,吵吵也行,不说脏话不伤和气就好。

 

富金山战役

宋希濂老部队36师满编一万多人,最后剩余850人

而在中国军队阻击下,日军第十三师团(甲等,由各常备师团预备役老兵组成),各步兵中队战斗兵平均剩下40人(满编181人,战斗兵约150人),可以说武汉会战最大亮点了,第一个在正面用一个军阻击日军一个王牌师团的人。

打完之后回头一看,只剩下田镇南还傻乎乎的等着他,其他的早就跑了……而对面日军增援上来了十师团的濑谷旅团和滕江紧的第三师团……

 

这是一个关于正义、勇敢、智慧以及人类的一切美好品德的故事:驼峰航线。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军封锁了几乎所有的中国与外界联系的渠道:陆路,水路以及绝大部分的空中航线。不得已,驼峰航线应运而生。
一开始,驼峰航线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驼峰”航线。因为,飞机可以从汀江直飞昆明,不会经历危险的驼峰——喜马拉雅山脉。后来日军占领了缅甸,封锁了缅甸的天空,不得已才会该飞危险的喜马拉雅山脉以避开日军。
可是喜马拉雅山脉气候环境复杂多变。
因为气候的不确定性和日军不定时的干扰,许多中美两国的飞行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然而,我们所不甚了解的是,飞跃驼峰仅仅只是一系列艰苦努力的最后一段。
到达汀江机场后,由运输机运往昆明。
而这无疑是最危险的行动。
所以生离死别不过早晚之间,家常便饭。
当然说到驼峰航线就不得不提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陈纳德和他领导的飞虎队。
后来,由于日军不断侵扰,物资补给缺乏。
于是,美军决定。
由于更多飞行员的加入。
飞行员们的无私付出令人感动。
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驼峰航线才变得如此重要。那山,那风,那雪,才不会冷峻。
当然,如此高的伤亡率也培养了可歌可泣的友谊。在飞跃驼峰航线的过程中,一架编号53号的飞机坠毁,这是53号的战友汉克斯寻找53号的故事。
得知在中国境内找到了53号的机体,80多岁的汉克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英雄不能忘记,感谢那些在中华民族陷入危难之时伸出援手的人们。

 

汤原游击队发展历程。

1932年4月开始,汤原中心县委改组,开始组织抗日游击队,依靠党员捐资,买了十几条枪,成立红33军汤原游击中队,由40多名党团员组成。完全没有军事经验,不久被土匪武装缴械。

汤原中心县委继续买枪,于1933年1月重建,发展到60余人,结果被日军镇压,两任县委书记高庆云,裴治云先后牺牲,队伍溃散。

1933年10月夏云杰接替县委书记,第3次建立“汤原反日游击队”,最终实现了部队的成长壮大,最后发展为抗联第六军。

1936年秋天,抗联6军在汤原丁大干屯遭到日伪军伏击,夏云杰受重伤。

大家希望把他送去苏联治疗。夏云杰说:“路途太远,又难走,我们又没那个本钱,还是先在山里治治吧。”

一个夜晚,夏云杰突然醒来,高兴地对别人说:“我梦见日本人被赶跑了,我俩骑着马,走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彩旗和鲜花……”说着说着,泪水流满两颊。

不久夏云杰牺牲。

上面这一段是转的,侵删



惨吗?很惨。烈吗?壮烈。
挖花园口了吗?没有。
拉壮丁了嘛?没有。
搞出前无古人的通货膨胀了嘛?没有。
前方吃紧后方禁吃了吗?没有。
搞新生活运动最后搞自己秘书了嘛?没有。

我就不继续说了。

 

惨烈?

惨烈就是小日本没几天就投降了,然而作为一个前线的抗日战士,今天你还可能被他们残酷杀害,甚至残忍的活体解剖!

以下节选自萨苏翻译的日本原陆军士官川崎春彦所著《日中战争 -- 一个日本兵的证言》阵中日记

昭和20年7月
第二天,军官们有要把那个俘虏的眼睛也挖掉的话。这时,市川军医站了出来,说:“既然这样,让医务班来做人体解剖吧,对卫生兵们的学习作贡献吧。” 这样说了,就定了下来。
首先,按照外科的市川军医的命令,从静脉给俘虏注射了20毫升酒精,俘虏随即失去知觉。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将其胸部和腹部切开,心脏还在跳动。
这时,寺山军医来将其内脏一一摘除。心脏和肺脏首先被取出。冠状动脉,大动脉,静脉,心肌,支气管,食道等等开始,横隔膜,胃,大肠,小肠,直肠,脾脏, 肝脏,肾脏,胰脏,膀胱,前立腺(似应为前列腺 – 译者注),阴囊,十二指肠,虫状突起(盲肠),以及骨骼,关节,肌肉等,两位军医详细地进行了综合讲解。
卫生兵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为人体内脏的精密而感到震惊,因为这种很难有第二次机会的贵重实地医学教育而感动,对人体的神秘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昭和20年7月是什么日子呢?就是公历1945年7月,彼时距离“吾国战胜已”最多也就是3,40天。

你以为熬到1945年8月15日就打跑日本鬼子胜利了么。

还是这个川崎的日记

达敌军阵地前方的时候,运气太好了,前面的人员报告,中国兵正在吃饭,他们用刺刀杀死了两名哨兵,现在正是突围的机会。
“绝对不许出声,向西边的山中急进!”
部队长的命令被无声地传递下来,突围开始了。
……
重新找到宿营的村落,已经是昭和二十年八月十六日,残暑酷热,而我们和敌我都失去联系,还根本没有战争已经结束的消息。
毕竟这一带新四军实力很大,是不明的危险地带,商量后,部队长决定向衡阳方向撤退。

我看这段的时候一直在想那两个牺牲的哨兵。1945年8月16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日寇依然在负隅顽抗,中国的战士们依然在牺牲,依然没能等到胜利。

后面的章节,还提到9月13日新四军再次袭击这支日军,造成较大伤亡。日军应战,在齐腰深的水流中转移。曾经救护过作者的高山也负伤,这次是作者救了他。

你们以为,这一切就是终结么?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后,高邮、泰州、江都等城镇仍为日伪军驻守。盘踞高邮的日伪军,自恃兵多城固,妄图与新四军对抗。12月,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为消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决心发起高邮战役。

1100余名拒绝投降的日本鬼子被歼灭,是役40余名高邮籍新四军战士魂归故土,他们再也吃不到魂牵梦绕的高邮咸鸭蛋,但是他们终于收复了大美食家汪曾祺先生的故乡!

不仅是浴火十四年牺牲的2000万军民,日本宣布投降后,在各个战场上,依然还有和日寇惨烈拼杀。

目前这个回答下正好有100个答案,100个答案从各个方面讲述了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惨烈抗争。

却很少有人从一个普通士兵的角度眼里看待这场民族存亡战争的惨烈。

我认为,抗日战争之所以惨烈。

首先在于置身于抗日救亡的官兵,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们究竟如何能战胜日寇,我们究竟何时能胜利,没有一个人会说8月15日后我们回老家结婚。所以即使8月15日日寇宣布投降后,很多朴实的士兵依然无法相信,因为凶残的日寇依然在那里占据着我乡我土。

1945年8月15日,依然如此残酷,如此没有希望,我根本不敢想,1943年的冀中平原,1937年的淞沪,1932年的白山黑水…那些抗日将士们该如何面对前方的黑暗与未知。

既然不知道何时会胜利,所有人,大约抱着的只有一个信念:狗日的小日本,老子和你们拼啦!

 

这场战争大方面也不说了~~~


说几件小事吧,我爷爷1921年出生于北京大兴,1938年参加革命(爷爷的大哥因为我爷爷当八路,宁死不说被日本人用铡刀切了脑袋,死前受了鬼子的什么折磨各位自己想吧,还有我的太爷爷被日本人砍了头,我的太奶奶被日本人勒死吊在城墙上一个多月,暴晒成了肉干状…………所以我信刘胡兰宁死不屈的故事,反感那些分析人意志力能否扛过审讯手段的文章……),中间略过吧……


到了1941年是连长(也当过晋察冀军分区的警卫连连长)后来一个连最多四五百人,有枪的也就一两百个,剩下的人用什么的都有……有枪的人也没多少子弹,一人五六发就很多了。

有轻机枪,机枪子弹一百来发,根本舍不得用,因为没人给补充。

日本人一个小队好几十人,有枪有炮,追着这几百人满山跑,只要你一停下来,小日本的枪炮嗖嗖的就飞过来砸你,连还手的余地都不给你留!当时情况是几百人也就敢吃人家十来个(小日本很狂的,一个县城的小日本也就那么几十个,人家知道你八路打不过也不敢打),打完就得赶紧跑,看到小日本人多就得跑。

有时候别看电视节目里瞎编,尽是夸大事实,其他人我不知道,我爷爷当时的情况是,打小规模歼灭战,死亡情况多数也都在二比一!死两个人换人家一个人!

日本人训练有素,营养好,身体素质也好,战斗力很强,不是电视里那么弱。


那时晋西北的八路军没人能吃饱饭!大家每天都是食不裹腹的状态!当时冬天的晋西北大野外零下二三十度,我爷爷说手下的小兵冻得揉耳朵,耳朵后来就给揉掉了(就是掉了,没感觉,也不流血,也不疼)……都没什么厚衣服,晚上急行军,身体素质差点的小便,脱了裤子就穿不上了,一会就冻死了,也没人顾得上管你!人跑一晚上能跑到吐血,还有跑累了躺下睡觉的,然后就起不来了……我爷爷说,别盼着上面给你多发弹药(打阻击用),上面一般不管你,只要给你发了足够的弹药,那就是让你玩命了!


我奶奶河北保定人,家里的老小,1926年出生,13年去世了,她的好几个哥哥都参加了革命,党派不同吧,一个参加了国民党,加入国民党这个后来当过张灵甫74师军医院的院长还是医生来着?我忘了……总之医术比较高明,比较有文化。一个加入了地下党,加入地下党这个49年跟着国民党去了台湾,然后就留在了那里~后来八几年给我家写了封信,那时他们全家在香港,去年他的儿子又辗转联系到了我们家人,可惜老人已经过世了,他儿子在台北,邀请我们去他那里

(更新:多年辗转,终于在上上个月,我爸见到他表弟了……他表弟早年和陈致中合伙做生意,后来被坑之后就闹掰了,现在自己单干)


奶奶还有一个哥哥参加了八路,我奶奶也和我说起过这件事,那个哥哥刚参加八路不久,日本人就进村了,当时我奶奶小,十几岁吧,小日本把她打了一顿,头发揪掉一大把,头皮那块老了也没长出来头发,小腿上被钉耙子打的都是疤,日本人没杀人当时真是万幸!当时他这个刚参军的哥哥从后窗跳出去跑了,日本人也没发现,后来不知所踪了……我奶奶现在只剩下一个妹妹了,在张家口,而且她不知道我奶奶已经去世了,每次去张家口她都要问我奶奶怎么样,我们不忍心告诉她真实情况,哎…………他们那辈因为小日本家破人亡,已经没有亲人了……



抗战初期就是这样,八路军什么都没有,真是什么都没有!爷爷活到68岁因为肝癌就去世了(我爷爷很坚强,病痛发作疼到把牙都咬崩了也不会喊出来),家里长辈说,当年真正打出来的抗战老兵基本都活不长,都像我爷爷这种,吃过大苦,身体里早就埋下隐患,活到八九十的一般都没受过啥大苦,搞后勤或文职的偏多…………爷爷当年抗战的战友遍布天南海北,退役了也都四处疗养,待遇也都很好,只是家人知道的战友,都没活到21世纪……活到六十多岁的去世的多一些,各种疾病都有,胃癌肝癌等等等等……


老人留下来的天梭怀表,早就坏了……不过外壳这么多年也没掉色,应该是银质?我也不认识……


还有一块英歌表,也坏了……


一块袁大头……还有好多爷爷留下来的军功章不知所踪了


哎,缅怀先烈!他们当年真的太不容易了!
我们好多人安逸到已经忘了那些辛酸的往事!实在是让人心痛!我们的老一辈就是从那一无所有的年代里走过来的,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

 

物资上最匮乏的不外乎琼崖纵队

我爷爷十五岁投共,十六岁排长,十七岁入党。

打的那叫一个惨,他们排死了几轮,最后剩下的人里边挑了个文化最高的,也就是我爷爷,当排长。

当指导员时被鬼子扫荡,一个月的时间里,一个连就剩不到一个排的人,连长牺牲了三个。

他那只部队还算好的,最惨的一支长期躲在山里,不是怕死,而是没有像样的衣服穿。

但是tg有无敌的精神战胜法,没枪没炮上去就抢(对小日本),一个个混得和野人一样照样坚信胜利属于自己,当时还有一首歌,我只听过一段‘红旗艳,阿么红旗艳红旗招展…(原版海南话,不知道怎么翻译)杀敌人,同啊同志们,快点起来吧,竞赛缴获机关枪啊我们会胜利,嘿,我们会胜利’这么霸道的歌词,没准了


分界线

没想到一晚上上百了,谢谢兄弟姐妹们,其实从我们家的出身看来,基本上涵盖了祖国、民族变迁对于个人人生的影响。

大约是清末吧,爷爷的爸爸下南洋闯荡,家都安在国外了。可以说在外国的遭遇导致了这批华人华侨对祖国感情特别深,对爱国以及中华文化感受十分贴切,我爷爷大约十一二岁时就和其他的一批华侨小孩一起送回国学习。初中上完后由于闹鬼子闹得太凶了,书读不下去,通过TG外围组织跑路到根据地了。爷爷一直是TG的死忠粉,就算晚年因为出生受到文革冲击但是还是坚持TG政工干部的嘴炮本质,躺在病床上和别人讲党性。爸爸和姑姑在部队大院长大,受文革冲击书读不下去,上山下乡从军入伍,最后一个在国企干到退休,一个独闯广深港,细品下来,不比《血色烂漫》逊色。我也当过兵,大学毕业后就去了,现在已经退伍。我记得某年最紧张的时候,被要求和家人打电话时不能透露部队现状,一次和家里打完电话后,收到一条短信,我爸爸发的,就一句话:要打仗了,不要怕



这两天,我很惊讶的在评论区底下发现了这个


 

全部是亲历者的真实故事,听起来可能没那么惨,但是应该也能说明点问题。
家乡是晋北的,在隔壁县打过平型关大捷,在我们县打过雁门关伏击战,炸过阳明堡飞机场,北方唯一的大会战—忻口会战离我们也不远。我外公29年出生,鬼子来的时候他刚好七八岁,亲历了很多故事,而且后来解放过太原,也和西北二马打过仗,56年跟随陈毅元帅去过西藏。
外公说因为当时他们村离南边的五台山不远,而五台山一直都是聂帅的根据地,所以在他们村驻扎的日本人很多,可能有几十个?还在山腰修建有炮楼,说是炮楼,也就一门小钢炮,那炮楼我见过遗址,就是一个土堆。37年刚开始的情况可能由于年龄还比较小,我外公也没说过鬼子大部队来的时候是什么场景。有一个驻守村子的鬼子叫二阎王,听名知人,但是这是个朝鲜人,据传说这个人的刀子一天不杀人就会撕拉撕拉地响。有一次鬼子把村民们都着急起来好像是让供出八路军,结果有一个大哥个子魁梧又是个二杆子,以为鬼子要干嘛,直接站出来说了句“太君,我们都是良民”,结果鬼子以为要造反,话都没说完就给毙了。有一个汉奸是鬼子警备队的队长,是我们村的外甥(我和我外公不是一个村,隔着有差不多二十公里的样子),鬼子在的时候从来没有领着汉奸祸害过我们村。有些类似奸淫妇女的暴行,可能长辈们因为观念问题都在回避,没听他们亲口说过,但是肯定是有的。我家现在的邻居的上上一辈,就和鬼子过的了(我们那的土话,意思是和鬼子有关系),这种有关系的人好像还不少,但是我们县总共也就不到一百个鬼子呀,还有很大部分是朝鲜人,我估计这些人可能属于长期慰安妇吧,现在谈论起来周围人们也是很鄙视的。一说起来xxx的奶奶是和日本人有关系,基本上就算极大的羞辱了。
阳明堡飞机场炸得非常漂亮,其意义并不在于炸了鬼子二十多架飞机给鬼子造成了损失,而是在救命,救前线将士们的命,这是国共合作的典范,因为那会儿鬼子在阳明堡修建机场是因为几十公里外的西南边就是忻口会战的主战场,我更愿意叫忻口会战是因为其实打完忻口会战晋绥军就一直败退了,那会儿前线的晋绥军天天被从阳明堡起飞的飞机扫射轰炸,阳明堡机场被炸掉之后有好几天我们的将士都没被飞机炸过。讲道理阎老西守山西守忻口还是下了血本的,十九万晋绥军浴血奋战守了好久,要不是因为娘子关失守后方受到威胁,本来能给鬼子更大杀伤的。
无论是阳明堡飞机场还是雁门关伏击战或者是平型关大捷,其实都是在支援正面战场,这边打一波鬼子的运输队,前线的压力可能就会小一些,八路军其实也只能做这么多了。因为正面对抗等待的就是屠杀,只能打了就跑。
我有个本家长辈,我爸爸叫表叔,从我们村当了兵,走到十公里外的另一个村子就死了,根本不知道是怎么死的,流弹还是什么不清楚,反正就是送命了。
我外公说那会儿游击队对鬼子的杀伤很有限,因为他们连饭都吃不饱,经常会有游击队在半夜翻墙进来问老乡要一口填肚子的吃的。其实也不怪他们,每个人就两三颗子弹,根本没开过枪,战斗开始瞎扣扳机,子弹出去都不知道飞哪了,相反鬼子的训练水平很强,外公说基本上看见鬼子往下一蹲,一瞄,咱那边就要倒一个,具体战损诸位自己去想。
我外公解放战争时期是当通讯员的,因为他有一项绝技,无论哪里的口音他都能听懂,也能和其他任何地方来的领导沟通,他和我说日本人是怎么报数的,“一,西,森,西,酷路,卡其,闹”我没学过日语,也不知道有没有懂的人来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由此可见鬼子在占领区还会报数,早上还要出操,战术素养可见一斑。
鬼子会让老百姓给他们干活,我们方言对给鬼子干活有特指,叫“应采”,其实应该是“应差”,我们的方言没有翘舌音,现在人们说起某个人干活交差应付不认真就会说“你是不是给日本人应采了?”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由于消息闭塞,日本人投降好久好久之后,人们都不敢庆祝,因为老百姓根本不相信日本人会失败,会投降,他们在弹尽粮绝的时候都是宁愿跳火坑都不投降的。而且那会儿人们都是手无寸铁,真的是家里面可能一件铁器都没有,而日本人一个小队就有歪把子和小钢炮,对比游击队的寒碜和跑不见影的晋绥军,日本人的失败仿佛就是天方夜谭,很多人都是在私下说,“日本人投降了?”然后私下说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最后过了好长时间才敢上街庆祝。
到现在我们那还有损人的话“日本人来了都闹不住你”,形容一个人很顽劣或者很坏。
那时候日本人的维持会会长很多情况下还是我党的村支书,我爸爸的姑奶奶的丈夫就是我们隔壁村的维持会会长和我党的村支书,由于给游击队筹粮被汉奸告给日本人了,差点被日本人拿铁锹给劈死,对,鬼子那会儿杀人省子弹,都是拿铁锹劈,结果没死。后来风声过去一段时间后把那个汉奸吊井里弄死了,然后一家人跑到内蒙,到现在都没有再回来,其实那个杀人案早都被定性为处理汉奸了。
那会儿祸害百姓的除了鬼子还有“黑军”,黑军就是土匪,那些土匪可能就是隔壁老张得儿子,同村老李的侄子,白天是村民,乡里乡亲,晚上把脸抹黑就杀人放火,后来解放后公审黑军,有一个三个儿子被杀,一个闺女被糟蹋的老太太拿了个矬子,矬土豆那种矬子,一矬一矬地去矬那些黑军的肉,也是恨到骨子里了。
那场战争体现出的是一个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全方位的碾压,说句不好听的话“幸亏我们人多”,北方在正面主战场的比重不大,大部分都是算敌后沦陷区的斗争,说十万青年十万军,有很多青年装病不参军撞死的,一个壮年大后生装几个月病就真的死了,有把食指剁掉的,在那场战争面前,百姓们并没有那么多深明大义,也没有那么多的国仇家恨,鬼子如果不杀人不奸淫掳掠,可能根本就没有反抗。
我的高中母校那会儿已经开始学习日语了,如果鬼子再多撑几年,可能大陆也会出现湾湾那样的皇民。
国恨家仇还依依能看见影子,亲历者也有许多还健在,我们可以对当代的日本人客客气气有礼貌,但是永远不要忘记他们的先辈曾经践踏过我们的村庄,抢夺过我们的口粮,奸淫过我们的姐妹,残杀过我们的兄弟,开采过我们的矿产,偷盗过我们的文物。一桩桩一件件都历历在目,如果你原谅了那些在战争中的恶魔,你的死去的同胞会原谅你吗?
理科出生文采不好,又是半夜手机码字,伴随着舍友的呼噜声,也算是很不容易了,大家将就着看吧。最后,求个赞。

 

我曾经采访过的一名参加过南京保卫战老兵的亲身经历。
他当时作为排长,带着他的排防守光华门。进攻光华门的日军首先发起冲锋,但他们凭借城墙,居高临下轻松打退了前几次进攻。
后面日军调来了三辆装甲车,士兵全部蹲在装甲车的后面或者侧面缓缓前进。而他们别说反坦克炮了,连步兵炮都没有一门,即使居高临下,也很难打中日军。日军就这样在装甲车的掩护下接近城墙,进入射击死角,开始凿墙准备爆破。
为了保住城墙,他们组建敢死队,全部都是大刀手榴弹,从城墙藏兵洞里冲出去和城墙下的日军进行肉搏,根据老爷子回忆,所有敢死队成员全体阵亡,(日军在城外也架设了机枪阵地,而敢死队为了方便肉搏都是带的大刀而不是步枪)但也把接近城墙的日军全部赶走。
接下来日军接着用装甲车掩护步兵靠近。老爷子想了一个办法,故意放日军装甲车靠近,突然从城墙上用集束手榴弹炸坏装甲车的轮子(或履带),随后敢死队带轻机枪冲出去先干掉车附近的鬼子,再想办法往装甲车里塞手榴弹或者炸药。当时他手下一个班长,为了炸装甲车,抱着炸药包直接钻进车底。就这样成功搞掉了日军的装甲车。
他们那个排47个人,等接到撤退命令的时候已经只剩几个人了,而老爷子一直在城里呆到12号深夜才从下关逃出南京城。

图为15年公祭日老兵重回下关祭奠战友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时候,有一支部队,叫做“刘老庄”连。

我们江苏人,都知道四爷是“铁军”。

国军在西南抗战,八爷在华北中原抗战,四爷在江淮南方抗战,四爷身边从来没有什么“友军”,只有日军和老蒋养的“伪军”。

从南方游击队,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孤立无援,屡遭劫难,但四爷一直是打不垮的铁军。

刘老庄连82烈士,也就是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以不到一个连的兵力死磕了日军65师团1600余人。

从来都是说日军战斗力强,一个日军打三五个装备精良的国军正规军,你看人家新四军,照样有以一当十的战斗力。

这1600名日军装备精良,配有骑兵和炮兵,还携带有山炮、九二步兵炮、迫击炮和掷弹筒等重武器。而四连是断后部队,先撤走了数十人,剩下的不过82人。

但他们先后打退日军5次冲锋,毙伤日军170余人。最后,弹尽援绝,从容地将机枪、步枪拆毁,将文件烧毁,掩埋好牺牲的战友,然后与敌进行白刃格斗。政治指导员李云鹏、连长白思才等全连82人全部牺牲。

从此,“刘老庄连”成了永不消失的英雄番号。




(图片来自微博)

 

抗战爆发后,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努力帮助国家,无论付出什么都心甘情愿。有资料显示,从一九三七年至一九三九年,华侨筹集的抗战军需物资总数在三千批以上,平均每个月就有一百批抵达中国沿海口岸。一九三九年春夏,南洋华侨总会一次就募集了五十万套棉衣,二百一十七架飞机、二十三辆坦克和一千辆救护车。[197]华侨还特别关注战场药品的筹集,他们希望抗日子弟即使负伤了也要多一点活下来的可能。于是,仅在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几个月内,华侨就筹集了足够五十万伤员服用一个月的药品。华侨希望自己的祖国不要因为战争垮塌,尽管城市在一个接一个地沦陷,华侨仍以投资的方式向国内输入了大量资本,即使明明知道没有利润回报,甚至可能终致倾家荡产。至一九三九年底,华侨投资的工矿、垦殖、金融以及各种实业,总金额达到十六亿元。国民政府出台了鼓励华侨投资的政策和法规,在战争的动荡局势下,尽最大可能保护华侨的投资安全和权益。华侨的巨额投资为稳定战时中国的金融和工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华侨还为国民政府拮据的财政募捐。他们节衣缩食,各尽所能,采取常月捐、特别捐、娱乐捐、航空救国捐、认购救国公债捐、义演义卖捐等形式,每月向国内输入的款额多达一千多万元,成为国民政府一项稳定的财政来源。纽约华侨李国钦,自一九三九年开始,数次捐款累计达七十六万美元;南洋华侨陈嘉庚认购十万元救国公债后,宣布每月再捐二千元直到把日本人赶出中国为止;菲律宾华侨巨商李清泉临终前,嘱托家人把他购买的十四万救国公债全部捐给国家,还把遗产中的十万美元交给国民政府作为抚养难童之用;扬名海内外的新加坡华侨巨商胡文虎,除了捐献大批物资外,还捐款二百万元以建设残疾军人疗养院和阵亡将士遗孤教养院;印尼华侨刘长英捐出巨款的同时,送子回国参战,一九三九年冬其子刘盛芳在空战中为国捐躯,老人把国民政府发给他的一万元抚恤金又寄回国内,要求充作抗战军费。

  华侨背井离乡,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很多人捐出来的都是毕生的血汗积蓄。华侨中的底层劳工生活悲惨,一贫如洗,但哪怕捐出一个铜板,也能聊慰他们的爱国之心。英属北婆罗洲华侨小贩郑潮炯,虽然生活困顿,得知国家遭受巨大苦难后,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卖给他人,将所得八十元悉数捐献;仰光华侨叶秋莲,把楼房和财产变卖所得全部捐献后,自己出家为尼,日夜为祖国祷告;马来西亚一位风华正茂的女华侨,为了筹集捐款,竟把自己当作奖品设立彩票,中奖者可娶之回家;越南西贡的一些华人妓女与旅馆老板商量后,决定以对折房租的方式优惠顾客九天,收入的房租连同她们的卖身钱共计八千元,这些被社会认为最下贱的女人分文不少地全部寄给了抗战前线的中国士兵。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能忍受卑微生活的人。

  即使是卑微生活中的中国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卑微。

《抗日战争》/王树增著

197 《民国纪事本末——抗日战争时期》(五)上册,魏宏远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第482页。

看到这一段,泪目了。中国有最好的子民,这血脉从未断过。中国不会亡,也不该亡。天若亡中国,这天也该亡。

 

国军VS日本陆军

我外公打的一次巷战 1v3 惨胜

7集团军boss傅作义指挥

县城中的拉锯战,在一个大院拐角同时先遭遇两个日军步兵。一个日军突刺上挑,我外公本能深出左手互住上半身,纯属条件反射,左手大拇指瞬间被刺刀挑飞。然后我外公凭借风骚的近战操作集中输出其中一个日军。另一个日军的刺刀刺入他右肩膀。没刺中要害 我外公一招“修罗霸王靠华山”直接把第二个日军震懵逼了。补刀以后看到第三个日军在中距离使出万岁冲锋,然后我外公就开枪了。。连收三个人头。


在我小时候我外公经常给我表演把左手拇指变没的魔术 其实一直都没有。

有空再更。那个战争年代热血感动的事情很多很多。


更新了~

第二次是炮轰日军阵地后国军骑兵冲锋战

国军VS日本陆军

我外公的战马名叫长河,骑兵部队冲锋的时候能看见的活着的敌人也基本上都是被炸的懵逼的日军,平时刚正面肯定刚不过,所以骑兵的任务就是收割没死的但是懵逼的日军,一开始大家开开心心收割,后来突然侧前方有暗堡向我外公开火,我外公右边肋部中弹,子弹直接打穿了,我外公说虽然是前边中弹吧,但是后背的窟窿确实挺大的,所以感觉当时反而像是后背中弹了一样,一下子我外公反而懵逼了。特别疼,趴在马背上,没法控制了。全他妈交给长河了,长河自己开始漂移甩尾,转身时把我外公甩在安全的一侧,长河的另一侧中弹了。迅速脱离战场。我外公说长河平时特别爱吃炸油条,开战前我外公花一个大洋买了N多根油条全喂给长河了。脱离战场后,发现长河屁股也中了几枪,流了很多血,有点瘸。我外公在旁边村子里找了一个农民,跟幸存队友进行简单包扎修整后。为了跟上撤离的部队,只能放弃长河。他把长河托付给这位老大爷,然后把身上的所有大洋都给了老大爷,我外公哭着说:“有条件的话给他买油条吃。” 临走时我外公给长河磕了个头。

2000年我外公去世,临走前给我看了长河的照片。

有人问我的年龄~我是1987年生的,值得说的是:我外婆是我外公的二太太(那个年代呵呵你懂得)


第三次更新~

好多人说想知道八路军抗日的情况,所以我也写一个我知道的,但是主角是我发小的爷爷,我们管他叫老张。毕竟老张也杀过日本人,所以值得一提。

八路军VS日本陆军+华北治安军

老张所在的部队被华北治安军各种围追堵截,日本在占领区耕耘多年,老百姓都不帮助八路军,八路部队在被追打的时候非常狼狈,气若游丝。华北治安军有一大部分是阎锡山那边投靠汪精卫的,所以是一大波现成的战斗力,扫荡能力也强。老张被包围后,八路军伤兵还有年轻的女兵基本上就地遣散,一人找一身老百姓衣服,一人发两个大烟丸就say good bye了。大烟丸是硬通货,所以在进入县城后可以立即套现跑路(别问我大烟丸而是哪儿来的,不想再被禁言了)

在部队强行突破某座小桥时,发现对面日军碉堡,日军火力很猛完全压制了八路军,华北治安军已经封锁退路,退无可退,不打不行。

老张迎来了人生转折,某位著名将领这时候跟他说:恭喜你啊,小张,你现在是连长了!

老张:蛤?

某著名将领:我们五分钟牺牲了三个连长了。去吧!

老张心想自己烂命一条,拼了就是拼了。冲锋的时候,上帝仿佛跟守卫的日军开了个玩笑,偏偏老张冲锋的时候,日军重机枪的子弹打完了。

更换子弹需要两个日军抬一个巨大的弹药箱,老张边冲锋边看着他们抬。吭哧吭哧抬几步路的距离。在几步路的距离内,老张已然冲到了桥中央。身旁战友倒下若干。日军把子弹换完以后,老张已经冲到了机枪手面前一米的距离。

当时在老张家听的这个故事,以下为老张原话:

我:你是看着他呢么?那后来呢?

老张:我拎出大刀一把给丫脑袋砍飞了。

我和我发小:LOL


老张很幸运,当时跑路的部队里有两个共和国功臣级别的人。再加上老张识字。解放后就给老张一个人民大学副校长的职位,身边配两个盒子枪保镖,其中一个“盒子枪保镖”就是后来的杜导正。由此可见老张资历够深,命够硬。有空的朋友们可以去查查是谁。

北京有个叫做“海跑儿”的大学。这个大学建立时是老张提的字。讽刺的是,老张去世后余威全无,老张的学渣孙子考上了这个学校。


补充下:

之前很多人问我外公文革时的情况:我简单说下,非常屈辱,但是没死。大字报都被贴到前门城楼上了,关了牛棚两年,一帮红卫兵要揍他,结果我外公使用了一对多的近战技巧,基本上就是抓住一个往死里揍,哈哈。然后对着剩下的红卫兵怒吼:我杀过真的日本人,你们如果谁再上前一步,老子给他毁灭性打击!

 

被封了几天。忽然发现评论里有人为汤大将军洗的目瞪口呆。汤恩伯是第一战区最高指挥官,职责就是负责保卫第一战区。什么时候成了打运动战了?居然有人说汤大将军从河南撤退了二十万大军保存了有生力量。大哥,你是第一战区指挥官啊!你知道你要干嘛不?你不是以前的军长了。你不负责运动了。堂堂一战区长官运动到广西,你告诉我这是啥运动战术?合着当时薛岳长沙也是大型倒八字战术?只是这次八字叉的有点大?



另外很多人说我洗白镇嵩军?我说的很明白,镇嵩军就是一群土匪。可问题是这群土匪都知道抗战,你汤大将军就会运动?

另外,汤作为一战区长官,我很难想象吕公良将军守许昌时接的是什么命令?死守?怕不会把,对面日军快有五万多人了,有专门组建的战车部队。难不成汤大将军下的命令是让吕公良将军领着几千人对抗五万日军?汤的命令是有援军的,包过洛阳的镇嵩军川军,他们的命令里都是有援军的。可结果呢?

另外,不要单看白鹿原。镇嵩军干的破事比白鹿原里还多,还丧尽天良。再另外,如果你认为川军,滇军甚至中央军干的事比镇嵩军好到哪去。我求你看看历史,反动派不是白叫的。如果不是抗战,国军干的事几乎令人发指。



许昌保卫战。

吕公良带着他的一个师守卫许昌。直到日军攻破许昌。

城破撤退时,被日军尾随追击。日军大喊要他投降,他回答,不投降。被日军追兵打死。

洛阳保卫战,镇嵩军川军保卫洛阳。

川军什么样,很多人知道。然后你想一下比川军装备更差那就是镇嵩军。说难听点镇嵩军基本就是土匪队伍。

就是这样一群叫花子军队,硬是打出了国人的骨气。

我们这的人永远感激他们。立碑建纪念馆也不足表达。世世代代都会牢记这些国军的事迹。

当然,汤大将军除外。他带着他的几十万大军跑的那叫一个速度。日军估计第一次发现,原来国军行军速度如此迅速,汽车轮子居然撵不上两条腿。

你面对镇嵩军川军时,你没资格说装备不如人所以才被日军打跑。你面对吕公良时,你没资格说人数少所以被日军打跑。

有些人良心被狗吃了。用这帮真正为抗战牺牲人的血去歌颂那些不抗战的人。

歌颂某些国军,才是对真正抗战的国军最大的侮辱!

 

我的太姥爷,牺牲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

我从小就听我姥姥讲我太姥爷牺牲的故事,一遍遍要她讲,老太太也一遍遍不厌其烦的讲给我听。

我家在河北省廊坊市,老家是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在当地有一个日军据点。我的太姥爷是八路军地下党员,在村里是八路军的地下接应点,距离日军据点还有一段距离。

我姥姥口中的日本人是很真实的,去村里就把谁家能烧的木头制品,诸如木头箱子,桌子等等都扔出来放在场院里烧了。

杀人的时候绝不是电视里的“刺”而是“挑”,从下往上的那种用刀尖去挑,去“划”。老太太给我模仿这个动作的时候还十分生动,可见这个“挑”杀人在她童年留下了多深的阴影。

我小时候玩打仗游戏,每次都会被我姥姥在旁边纠正动作。那时还不理解,为什么和电视上的不一样。。后来意识到,挑比刺威力更大,攻击面更广,可以一下子把人豁开一个大口子,而且更省力,持枪的前后手臂上下轻轻一动就可以,不需要费大力气,肉搏战时可以坚持作战很久。

所以那时会说“xxx让憨日本给挑了”“憨日本在x村挑了五个”等等。

多么残忍的现实。

一个简简单单的刺杀动作,可以看出日本兵较强的单兵素质,和前期准备侵华有多充分。我们大多数未经历过系统军事训练的中国士兵,打起敌人来有多难。

我太姥爷有一把长柄大刀,是“长毛反”年代留下的,据我姥姥说刀保养的很好,非常锋利恐怖,倒下来直接能把木头车劈成两半,三天不杀人刀身就往外渗血(我估计是有点夸张),后来实在太锋利了就把刀刃磨钝了一点。大概那个年代刀枪剑戟之类的杂兵器比较多吧。

杀没杀过日本人滋润它,我不知道,也没听姥姥谈起过。可能那时候有地下抗日行动都是回避小孩子听到吧。

但我估计大概率是有的。存在就一定是有来历的。

想想一把锋利大刀,由一个白天看着很普通的中国农民,半夜用日本人血滋润它,那种感觉真的很带劲。

别的事情我姥姥回忆不起来了,只记得1945年八月的某天, 5个八路军战士在我太姥爷家吃饭,有皇协通风报信,说我家有八路。

随后日军和皇协就上门来抓,八路军翻墙逃走转移。我太姥爷坚决说没有八路,但是时间仓促,桌子上剩下的好几个碗暴露了他。

日军和皇协不敢往北追,因为北面有八路。

于是揪着我太姥爷往死里打,我姥姥描述的很片段,但是能看出来当时画面的惨烈:

一个父亲,家中的顶梁柱,当着自己妻子和女儿的面,被日军用拧成绳的钢丝往死里抽。

谁能想象一对朴实的农村母女,这一天在家中目睹了怎样的恐怖和虐心场景。

随后就被带到高村日军炮楼去了,再也没有回来。

那一年我姥姥8岁,就已经失去了父亲。

一个全凭农村壮劳力吃饭的年代,没有了家中唯一的顶梁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灭顶之灾。

据我姥姥回忆,时隔不久,她在门槛上坐着的时候,看见傍晚有成群的灰布军装的八路军部队,有的跑着,有的骑着毛驴,一路奔日军炮楼而去。

我推测应该是得知有自己的同志被日军抓去,八路军部队组织营救行动。

可惜晚了一步,营救变成了报仇。

战斗的结果我也无从得知。但是这个回忆很翔实了,因为八路军出击拔点战斗多为夜间。经我查阅资料,当时在附近一带作战的应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经网友提示,1944年司令员已为杨成武,之前以为是吕正操)。

我姥姥提起这一幕就非常解气的样子:“没几天就都跑啦,拉着日本的那些娘们,都往临清跑了!”

又过了几天,日军收拾行李,拉着日本女人等家眷,坐上马车往临清方向逃窜了。

又过了几天,日本投降了。

后来我姥姥和我姥爷结婚,她嫁给一名军人,由烈属成为军嫂。

是两张照片合成的。我姥爷由晋察冀军区入伍,后编入华北军区十八兵团,跟随一野解放西北,后又加强到二野刘邓大军参与解放西南的战斗。

随后回家,生儿育女,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随后女儿结婚,我妈嫁给我爸,又是嫁给一名军人。


又过了好多年…………

时至今日,第四代人保卫祖国的故事还在我的家庭继续。

https://www.zhihu.com/video/1143138354186076160

太姥爷: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姥爷:解放华北奖章,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奖章,川藏公路理马段通车奖章,解放西北奖章,解放西南奖章

父亲:1979款式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银质国防服役章(服役25年以上)

我:2011款式三等功1次,铜质国防服役章(8年)以上,铜质卫国戍边章(艰苦边远地区5年以上)

太姥爷的抗战胜利章在大舅家,我的后两枚在拍摄的时候还没有下发。

姥爷由于修筑川藏公路留下了严重的病根,我姥姥36岁那年他就瘫痪了。

8岁丧父,36岁丈夫瘫痪,我姥姥勤勤恳恳又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顾我姥爷40年。

但是我太姥爷的遗体一直没有找到。1992年经我太姥爷当年的地下党战友,曾任邯郸市委书记回忆证明,核实了我太姥爷的烈士身份,给我太姥姥和姥姥确认为烈属。


对于我家而言,最自豪的莫过于“光荣军属”“光荣退役军人之家”“光荣烈属”三块牌子集齐了。

我家过年从不贴门神。因为这几块牌子,成了我家一直不换的“门神”。

2016年原高村施工盖居民楼,施工队挖掘机挖到薄皮棺材,立刻找到我姥姥所在村询问当年是否有未下葬的遗骸,我姥姥前往现场核实,确认了为我太姥爷的遗体。

有了进一步证据实锤,我太姥爷姓名随即登记在临西县烈士名册上。

2017年全省下发光荣牌,我姥姥也得到了一块。

今年我姥姥去世了,一直领取烈士子女抚恤金直到安详去世。

她对日本人的称呼一直都是“憨日本”。(蠢,傻)

她余生一直说,“憨日本最后一个都没跑了,都死在咱们中国了。”

我不忍心告诉她,是存在日本战俘大遣返的。

一直到她去世,我也没有告诉她这个历史事实。

我一直为我太姥爷牺牲在抗战胜利前夜而感到难过。坚持了那么多年,对于斗智斗勇格外煎熬的地下党来说,没有享受到抗战胜利欢快的大秧歌,实在是太遗憾了。

但是转念一想,英雄的悲壮在于,播种,但不收获。

无数的英雄就是这样,如同引火的普罗米修斯,为子孙后代再不在黑暗中挣扎,他们点燃了自己。

他们现在安详的躺在一片油菜花田里,享受着他们用鲜血奋斗而来的宁静和安定,远处的逐渐盖起的大楼,是这个国家无数人甘撒热血换来蒸蒸日上。

或许中国大多数家庭的抗战故事,并没有参加青史留名大会战,或者与日本人拼刺刀的那么激烈传奇,都是发生在一个个乡土村庄里,甚至没能记载到战史中的平淡无奇的普通小事吧。

但正是这一个个中国家庭的普通抗战小故事,将凌厉的侵略者消灭在了人民的汪洋大海里。

我妈妈总和我说,

“你是抗日烈士的后代。”

https://www.zhihu.com/video/1147445289232322560

………………………………………新更

因为我老家是河北临西的,离山东临清很近,临西以前属于临清。我妈在临清上中学时班上有个很普通的女同学,这位女同学她妈妈的叔叔是张自忠。。。



真的感觉,抗日英雄的痕迹,就在每一个人身边。他们在历史中闪耀,在平凡中淡然。

读史时,哪些故事让你动容?


什么是「理中客」?


有哪一瞬间让你为祖国激动得热泪盈眶?


二战中有哪些很特别、很硬核的人物?

 

据美国官方统计,美国空军在1942年4约到1945年8月的援华空运中,为中国空运各种物资65万吨,驼峰航线上总计有超过500架各型运输机坠毁(主要是C46和C47),最高峰时每月机群都要坠毁自己数量的一半。 坠毁数量之多,甚至几条山谷有了铝谷之名--天气晴朗时,飞机残骸的反光在空中都能看到。

总共468个美国机组和46个中国机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总数超过1500人。 他们都是20出头的小伙子们,在享受人生前不远万里来到了地球另一边 为了素未平生的国家抵抗侵略者 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由于地形复杂,天气恶劣,他们中的很多人除了纪念碑上的名字外,什么都没有留下。直到今天,寻找他们遗骨的努力仍在继续。 

例如2017年7月佐治亚州尤金中尉的遗体在沉睡于喜马拉雅山麓73年后被找到并送回故乡(牺牲时年仅24岁),200余华人参加其送行仪式。 

同年9月Lanier上尉的遗骨被送回北卡的家乡,并安葬于父母身边。(牺牲时27岁)

除了他们,苏联援华航空队227名飞行员在中国作战牺牲。其中包括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和战斗机大队长拉赫曼诺夫。(苏联志愿航空队自认不是“雇佣军”,拒领国民政府对击落日机的奖金,这点和美国法国的雇佣军性质不同,美国飞虎队前期是雇佣军性质,珍珠港正式参战后,军费由美国政府负担)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等医疗人员也在非战斗领域英勇献身。 

他们的牺牲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下的不屈身影融为一体,供后人铭记。 

你的姓名也许无人知晓,你的功绩将与世长存。 

 

答一个。

1938年2月下旬,号称“钢军”的日军王牌部队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出动坂本支队8000余人,配备特种兵部队较强火力,气势汹汹沿台潍公路杀向临沂,企图一举打通公路,配合津浦路正面的矶谷廉介第十师团攻击徐州。

临沂为山东南部重镇,距离徐州100多公里,一旦失守,台儿庄地区中国守军将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派遣庞炳勋第3军团坚守临沂,坚决挡住日军,保障徐州东北方向安全。

日军坂本支队一路杀来,进展迅速,连续攻占莒县、汤头,兵临沂河两岸,距离临沂仅有15公里。庞炳勋也是拼了,将全军团13000余人都撒出去,呈梯次纵深配置,构筑了坚固工事,凭借数百挺轻重机枪和数十门迫击炮组织火力配系,并在前沿设置了很多障碍,决心死守临沂!

坂本支队的重炮兵火力较强,还有飞机助战,向临沂发起了疯狂进攻。中国军队依托阵地抗住敌人炮火,将日军放近再打,不怕伤亡,挥舞大刀同敌人肉搏,打得极为顽强。双方进行了殊死争夺,日军组织数次进攻都被击退,伤亡也逐渐增大。板垣征四郎接到战报后非常恼火,又派出一批坦克战车和重炮部队南下支援坂本支队,加强了向临沂的攻势。

临沂的中国守军顽强抗击敌人,阵地昼失夜反,战况异常惨烈。由于在火力上居于绝对劣势,部队伤亡重大,一线兵力越打越少,只好将预备队都投了进去。这样时间长了,中方伤亡远超日军,战斗力日渐削弱。庞炳勋手里就剩下一个警卫连,没办法只好派到前线,再也没兵了。他知道已经撑不了多久,只好向李宗仁求援。

此时,向徐州方向汇集的援军孙连仲第2集团军和汤恩伯第20军团尚未赶到,徐州也是空城一座。李宗仁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咬了咬牙,只好将手上唯一一支机动部队张自忠第59军派往临沂。这第59军出自西北军,战斗力强悍,战前又补充了较精良的装备,张自忠也是一员猛将,因此该军成为徐州战场的救火队。

张自忠率第59军昼夜兼程,急行军将近200华里,及时赶到临沂外围。经过和庞炳勋进行研究,决心取围魏救赵之计,由庞炳勋军团继续在正面顶两天,第59军则向日军侧背猛烈一击,两下夹攻,歼灭日军。

战斗打响后,张自忠指挥第59军强渡沂河,突然从侧背猛击日军。坂本支队正在临沂城下鏖战,发觉翼侧不妙,急忙抽调兵力回防,从而减轻了庞炳勋那边的压力。第59军和日军反复厮杀,沂河两岸炮火连天。关键时刻,张自忠把所有的炮兵都拿上去,自己也带领军官队到前沿督战,全军斗志旺盛,舍死奋战。

坂本支队此时伤亡也不小,而且弹药消耗大半。日军也赌了一把,集中主力兵力向第59军实施反击,如果将该部打垮,那攻占临沂也就近在眼前。中日两军都拼出了最后的力量,到处都呈现了短兵相接,刺刀闪闪反复肉搏,沂河水都被鲜血染红了。经过三天苦斗后,日军终于撑不住了,被第59军赶回了出发阵地。张自忠催动部队乘胜发展进攻,庞炳勋军团也从临沂杀出夹击日军,中方士气大振,一往无前。

日军在战斗力上强于中国军队,但最大问题是后勤出了问题,前线部队弹药用尽了,无法再坚守阵地。无奈之下,坂本支队只能撤退,被中国军队一直撵回了汤头一线。壮烈的临沂保卫战,终于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告结束。

在这次大战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精锐第五师团3000余人,毙伤数名佐级军官,缴获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一批。同时第59军和庞炳勋军团也伤亡14000余人,付出重大代价。然而,不付出这样的代价,怎么能打败侵略者呢!这就是一寸河山一寸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启知乎之旅,与你谈兵论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沈听雪的历史文集”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