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23培训网!

全国切换城市

位置:123培训网 > 新闻资讯 > 中餐行业资讯 >  警惕!有些快餐式“培训”,正在让你慢慢变蠢

警惕!有些快餐式“培训”,正在让你慢慢变蠢

来源:网络收集,如侵权请联系邮箱:196594267@qq.com 删除

2017-12-29 15:27:12|已浏览:1049216次

现在的很多人都热衷于追求“速成培训”,巴不得三天就成为演说高手,恨不得一个月就实现财务自由。


网上有个段子关于这群热衷喜欢走捷径的人:


“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知乎果壳关注无数,36氪每日必读,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然而,“速成培训”市场仍然很火爆。


这两天在很多个微信群,都能看到一个个的培训信息,清一色都是“快速成功、干货满满”“帮助很大、收人、收钱、收心”。


生活在这个快捷的时代,很多人都追求“快餐式”生活。不仅“吃”上面要快餐,知识的获取,也只求便捷。


所以,培训信息中只要一出现:三分钟读懂***,一张图告诉你***,或者在标题里加“速成”两个字,好像都能让一个培训的实用性陡然提升。


这种“实用性”是信息时代的红利,但对于提升个人思考能力而言,所谓的速成,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用。


换言之,学了这么多“速成培训”,其实你正在慢慢变蠢。



这些“速成培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共同特征:就是把一些知识、经验之类的东西,省去漫长的铺垫和得出结论的过程,直接把结果条分缕析地摆到你面前。然后,在音乐和声嘶力竭的讲师的鼓动下,被动接受观点和思想。


我之前和一个做过培训行业的朋友聊天,他告诉我,培训也是商业,也是卖货,所以,利润第一,而不是所谓的学员和客户价值。


在速成培训面前,本来就快节奏的我们更加急躁:三天就能成为**(各行业)高手,干嘛还要用一个月,两个月?


“追求速成,大都因为无知与不确定感而产生。”


无知往往是一个人焦虑的源头,为了用最快的时间来缓解自己的这种焦虑,速成,成为了缓解焦虑的精神鸦片。


但这种短期缓解“知识焦虑”的办法,其实暗含重重陷阱。



陷阱一:你可能记不住自己学过的干货


现在,一个人每天要接受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


为了避免你不想长时间学习的心理,培训内容都是跟着需求走,你用短时间学习,自然要给你匹配短时间的学习产品。


“速成”就这样应运而生。


同事小王特别喜欢各种“速成”培训,今天到这个会场学习“如何月入十万”。


明天到那个会场参加“突破固有信念,挖掘个人潜能”。


“都是干货满满,可以速成。”


但他不知道的是,学习这些的过程,就是遗忘的过程。


以为学习的是知识,其实购买的是“知道”。


以为掌握了知识,其实只是囤积了一堆“知道”。


同样一个结论,为什么一个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需要用四年学完课程,可现在有人告诉你,让你“三天成为演说高手,声音动听”,难道是中国的大学教育不如这些所谓的讲师吗?


肯定不是。


你一天接收的信息如此之多,注意力成了稀缺资源,只有最震撼的部分能吸引到你。


所以很多所谓“速成”为了吸引注意力,是省略详细论证过程的,简单粗暴,直接把一条条结论砸到面前。


这样的速成培训,只负责提供知识,不负责帮助理解。就像课堂上的笔记,知识密度很高,但可读性很差。


这么一来,记不住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陷阱二:过度依赖速成培训,是用别人的大脑在替你思考


你以为你在思考,其实你只是对别人的思考成果提出了认同。你只是在重复着别人的语言,换言之,你已经被人洗脑了。


那些学者帮你读庄子,名人解析红楼梦,一本书带你看完二十四史,读完一篇感觉很有见解,高端佛文学造诣又深了一层。


博采众长很好,但也需要时刻警醒,那些观点不是自己的。


一个没有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什么知识都需要别人嚼碎给你,就好比小孩子没有能力咀嚼,所以大人要帮他们弄碎一样。


这些速成培训,往往只告诉你结论而非解决过程,将多项式简化为单项式。


然而,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你所接触的一切信息和背后的原理构建了你的思维方式,而这才是培养良好学习方式的关键。


短期集中地接受信息与长期碎片化知识都会令你只看到知识的片面,且快速遗忘。最可怕的是,长此以往,你很难进行深度的长期的思考,你的思维会逐渐被禁锢。


陷阱三:听过很多道理,可能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哪些技能经较短时间的学习,就可以给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帮助?”


这个问题有122177关注,870万浏览。纵观下面的高赞答案,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是技能类,比如健身、做PPT、编程等;

 第二是思维方式类,比如提升情商、风险管理等;

 第三是情绪调节类,比如换位思考、高效沟通等。


仔细想想,其实这些答案都包含着一个若有似无的矛盾:


确实这些技能可以经过较短时间学会,熟练掌握也确实可以给生活带来巨大帮助。但矛盾点在于,依靠较短的时间掌握的那点皮毛,完全不够给生活带来什么质的飞跃。


这个情况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武功秘籍,按此潜心修炼方成大器,武功秘籍是关键,潜心修炼也是关键。


然而,各类“速成”培训,却常常用标题告诉你,“听完你就学会了”。把听过等同于了解,把了解等同于熟练,或许是参加速成培训者最常见的一种幻觉。


速成培训就像鸦片,起初你会觉得它很受用,对你的帮助简直如沐春风。可是过段时间后你才察觉,原来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逻辑还是那样,知识涵盖量和技能水平也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高。


那些前辈精英总结的高效团队方法,激发你的核能量,八十八个提升创造能力的小技巧,听完让你感觉热血沸腾,高端佛又掌握了一门技能。


但听了一次,不代表完成了学习,应用起来才算。


一个好的培训,或许能给你开启一扇新领域的大门,但一门技能真正要掌握、精进,除了反复练习别无二法。


爱迪生经过了五万次的实验才成功发明了蓄电池;


狄更斯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去街头观察和记录行人的零言碎语,才有了精彩绝伦的《双城记》;


迈克戴尔,不断地观察了练习和预期的落差,无数次的调试错误,才有了现在的戴尔。


你却妄想只用几次“讲师生动、学员激动、回家不动”的速成培训就能有所成就?


这世上没有人能只靠速成培训就能成为天才,无论你囤积了多少干货,没有实践,也只是一个“知识渊博”的白痴。


跳出三个陷阱会发现,市面上所有速成培训,都只是帮助学习的工具,远不能等同于学习本身。


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复盘培训学习的生产过程


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所有的规则,都是“经验→思考→结论”的产物。


在学生时代,很多人可能会有类似的感受:一道不会做的难题,老师讲一遍记不住,要自己做一遍才能记住,如果你还能给别人讲题,就说明你彻底弄懂了。


举个例子。


我前段时间听了一个演讲,是一个作者分享他的写作技巧,他说,他的写作技巧在于从生活中提炼情节,设置反转结尾,转换叙述角度。


我读了这篇干货就代表学会了吗?肯定不是。


我必须去写一篇故事,从生活里提炼情节,设置一个反转的结尾,在文中用一下转换叙述角度。


只有真正去做了,你才会发现自己对它的理解是否完整、严密,有没有哪些障碍没有被发现。


这样写了几篇,再抛开别的,自己总结写出这篇文章的过程,这时我已经完成了一遍干货的生产复盘,此时的输出,也就成了我自己的输出。


歌德说过:“要想让别人反复思考的智慧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自己再三思考,直至它们在我们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小到生活技巧,大到人生哲学,都是一样的道理。


这世上唯一的捷径是行动:勤奋地阅读、勤奋地思考、勤奋地实践。


没有四肢的尼克胡哲之所以能成为别人眼中的“神人”,他总结了他的日常工作:“我的工作是演说。”


他无论多忙,每天都会花两个小时的时间来练习演说,并仔细研究和调查自己感兴趣的演说内容。


走得太舒服的路往往都是下坡路,而只有当你认真学习和仔细思考时,才有往上走的底气。


别人的速成培训,只能让你间歇性踌躇满志;自己的行动,才能让你摆脱持续性混吃等死。


你想要的结果,必须自己一步步走出来。

我们从来都不会承诺你:

你将来一定会怎样、

我们会把你变成什么样的人

我们只是在告诉你:

我们可以帮助你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我们从来不承诺,

通过学习你会成为业界大咖

只会反复告诉你:

有辅修的机会一定别放弃!

只会不住叮咛你:

时不时的回来充电!

“至今为止,你有什么是靠着自己

一步步走出来的?

温馨提示:本文章来自网络并且是机构方发布,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防止受骗,一切法律问题本站不承担哦!如侵权请联系本站(https://www.123px.cn)删除,谢谢!

  • 推荐课程
推荐课程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