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2 17:41:29|已浏览:1049208次
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发挥基层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都会制定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案。
学历偏低,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们发现中学学历的管理人员占了80%,而专科以上学历的一线管理人员仅占总管理人数的20%。在如今“精英教育”早已成为“大众教育”,而高中、中职教育更是遍地开花的年代,基层管理人员的高学历人才比例明显偏低,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管理现状分析
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现场”,现场管理人员是一线的指挥者、辅导者和反馈者。现场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成本等各项指标的完成,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目前,对于我们的管理人员来讲,绝大部分是从优秀的员工走向基层管理岗位,尽管基本上可以胜任,但始终无法快速而有效地处理以下问题,从而影响管理的效率与管理的质量:
1、工作做了不少,每天也忙忙碌碌,管理现场依然很凌乱。
2、指标任务未完成找我,员工有压力找我,效率、服务质量搞不好也找 我,感觉分身乏术,不知道该做哪个好。
3、实际工作中变化频繁,员工工作效率偏低,不知道该如何提升。
4、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员工老是违反纪律,实在拿他们没办法。
5、由同事变成上司,原来的好朋友成了陌生人,如何进行角色转换?
6、员工积极性差,士气低落,但我们基层管理既决定不了员工薪水,也决定不了公司环境,所以“激励”亦无从谈起。
7、现场管理我们也想搞好,可就是难以有效发现问题,在现场怎样培养问题意识?
8、一天到晚都在处理问题,可是很多时候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怎么办?
9、管理压力很大,但公司要求实行人性化管理,压力又不能转嫁到员工头上,如何进行压力管理?
10、通告已经说了,开例会也讲了,员工就是不执行,怎么办?
三、培训现状分析
由于基层的管理者是现场的指挥者和组织者,是企业中最直接的管理者。管理者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工作的好坏,决定着公司决策能否顺利地实施。通过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既是公司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工作。
为此,针对现状制定了“管理培训及考核程序”,明确规定管理人员需接受理论类及实践类两方面的知识;同时每年制定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并邀请经验丰富讲师授课,力图有针对性地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能力;除此以外,还搜集相关的管理案例,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四、培训目标
由于从内部提升基层管理人员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强,以及能提高员工士气等优点,因此,短期内内部提升仍然是我们目前提升管理人员短缺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培训亦是我们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具体计划如下:
1、培训主题
提升基层管理技能,规范一线管理。
2、培训目标
本课程,将会是培训规模最大,投入最高,专业性最强的一次培训,因此力争此次培训达到如下目标:
(1) 掌握基本管理的方法。
(2) 掌握时间管理技巧。
(3) 掌握汇报工作和布置、检查工作的技巧,开好例会的方法。
(4) 掌握表扬与批评员工的技巧。
(5) 掌握现场管理方法。
(6) 掌握培训员工的方法。
(7) 掌握提升员工执行力的方法。
(8) 掌握压力管理方法。
(9) 懂得分析异常问题并掌握处理的技巧。
3、培训对象
所有营运一线管理人员
4、培训时间
(1)全脱产训练(1天)
(2)具体时间安排为:1月——6月
5、培训方式
培训将采用直观教学,采用经验交流、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及体验式培训等开放型、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五、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原则
课程设计的原则是紧紧围绕管理实际所需,不求“大、广、虚”,而求“实用”,尽可能地使得学员所学内容“能用、会用、好用”。
2、课程内容大纲
序号 | 课程分类 | 课程内容 | 目 标 | 备 注 |
1 | 管理的理念认知 | 1. 现场管理的角色认知 2. 本岗位的主要职责 3. 例会的主持技巧 4. 班前班后管理 | 1.学会转变角色 2. 了解工作的职责并有条理地处理一天的工作 3.学会主持例会的技巧 | |
2 | 现场管理 | 1. 现场管理的要素 2. 现场管理的原则 3. 现场管理的目标 4. 考勤、仪容仪表管理 5. 现场数据分析管理 6.有效的时间管理 | 1.学会现场管理的要素和原则 2.熟悉管理要求、方法 3.学会标准化管理 4.学会时间管理使管理更有效率 5.学会运用管理技术对现场进行改善,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成本 | |
3 | 服务指标管理 | 1. 甲方服务指标的内容 2. 服务指标管理的方法 3. 甲方客户关系维护 | 1.学会运用质量预防、过程控制、统计分析等方法 2.学会运用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等处理质量异常和不合格问题 | |
4 | 人员管理 | 1. 有效的激励方式 2. 有效的批评方法 3. 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 4. 员工的训练方法 5. 有效沟通的技巧6. 人际关系管理团队氛围 7. 员工入离职程序8. 关于罢工和停单的处罚 | 1. 学会运用非物质激励的方法 2. 学会有效批评班组成员的方法 3. 学会压力管理的方法 4. 学会训练辅导员工的方法 5. 学会及时有效沟通的方法 6. 学会游刃有余地处理与上司、下属及同级部门人员的关系 7. 学会如何招募训练员工及挽留离职员工 | |
5 | 管理方法 | 异常问题发现与改善方法 | 1. 学会发现异常问题并学会改善的方法 2. 学会运用重点管理的方法 | |
6 | 专题类 | 安全生产 | 掌握提高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伤害发生的方法。 | |
7 | 拓展培训 | 高效团队 高效执行力 | 打造高效团队,缔结良好同事情谊,提升执行力与凝聚力。 |
六、培训效果的评估方法
为了考核培训的适用性及有效性,将会在培训课程结束前后,通过以下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多方面评估。
1、反应层面。
培训结束时,将会通过考试及问卷的方式,了解学员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
2、学习层面。
在设计培训课程时,将与讲师沟通设计与课堂每一章节内容相关的案例,作为课后作业,以考核学员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同时,将要求学员在培训完成后,书写培训心得报告,以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及应用。
3、行为层面。
在培训结束后,将会与学员的直属上司一道分析学员的行为,以了解学员培训前后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等方面行为改变的情况。
七、培训效果的转化
我们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实实在在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不能“为了培训而培训”,不能光是让学员“激动、心动”,更重要的是让学员“激动了、心动了”之后,真正的行动起来。因此,我们需营造学习氛围,以激活学员“学以致用、学以致变”的动机。
1、营造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企业
培训完毕一个月后,拟举行一次“改善提案竞赛”活动,通过此活动的举办,一方面提高学员参训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激励学员“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借助后期的宣传造势,营造效果转化的大氛围、大环境,激励学员进一步进行改善,同时通过树立标杆人物、标杆事迹,将成功经验模式化,在内部进行复制推广。
2、建立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提高授课质量
为了更大程度上提高内部培训师授课的积极性及学员受训的积极性,将会建立完善的内部培训教师管理制度等相关培训制度,从而使内部培训走向常规化、专业化及规范化,最终提高内部培训的授课质量。
3、把培训内容深化为企业文化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实验研究表明,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在经过人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刚刚记忆完毕记忆量为100%,20分钟后为58.2%,一天后为33.7%,一个月后为21.1%。因此,为了避免学员感觉学了也就完了或忘了的情况出现,将会采取培训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把培训内容不断深化,进一步内化为企业文化,让学员耳读目染,从而进一步强化培训效果。
八、设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体现公司对培训的重视及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同时,更是为了明确职责及实现培训效果的转化,特设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组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为主管培训的部门经理以及各事业部总监,小组其他成员为各部门营运经理。具体架构及职责如下:
(一)架构图
(二)职责与权限
1、组长:负责培训政策、培训方案、培训制度审核。
2、副组长:负责协调培训与日常工作的冲突,提供资源以及相关经费的审批。
方案可能会有偏差遗漏,望大家提出来一起探讨。
温馨提示:如需要了解课程请提交您的联系方式给我们,我们会根据您所在地安排优质机构给您详细介绍,而且学费优惠高达1000元哦!
温馨提示:本文章来自网络并且是机构方发布,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建议到机构教学点实地考察后签约合同再缴纳学费,一切法律问题本站不承担哦!如侵权请联系本站(https://www.123px.cn)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