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实习心理咨询师培养项目|招生简章 如何找到一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
2023年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实习心理咨询师培养项目|招生简章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正式成立于1991年4月,是上海高校中成立最早的学校心理辅导和服务机构之一,也是上海第一家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实习机构,并于2017年起开始面向上海市招收注册系统实习心理咨询师。中心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及工作经验得到业界的高度肯定,多次荣获全国先进单位、上海市心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自2006年起,中心就一直被市教委遴选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承担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样板基地和心理专业培训基地的任务,发挥中心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 注册系统实习心理咨询师项目为期一年,顺利结业者可获得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系统认可的实习证明,有助于加入注册系统成为注册心理师。同时,优秀实习生有机会申请中心兼职咨询师。 招生对象 1. 高校系统专职心理咨询师、辅导员或其他从事心理工作的专职人员。 2. 高校在读研究生,专业为心理学、精神医学、教育学或其他相关学科。 3. 具有临床心理咨询资质的社会人士,如持有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卫计委认证心理治疗师资格证书等。 招生对象 1. 能够坚持完成实习,实习期为一学年,每周实习2~3个工作日,累计实习时数不少于350小时。 2. 接受过心理咨询伦理、理论、咨询技巧的培训和实务训练,并附证明材料。 3. 遵守咨询伦理和中心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作安排。 4. 身心健康,热爱心理工作,工作认真踏实、严谨细致,责任心强,有志于从事心理健康行业。 实习内容介绍 运行管理:熟悉中心运作流程,协助处理相关事务,包括日常咨询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培训、微信网站建设、参与教学科研任务等等。 心理咨询:与来访者进行个体心理咨询 团体辅导:协助或独立带领学生成长团体 心理测试:参与心理测试工作 个体督导:参加中心为实习咨询师提供的个体督导 团体督导:参加中心为实习咨询师提供的团体督导或案例研讨会 报告讲座:参加中心开展的各种专业讲座、报告、培训等活动 实习时间和地点 实习时间:2023年3月-2024年2月。寒暑假不安排实习,每学期实习15周,每周实习约需2~3个工作日,全年累计实习时数不少于350小时。 实习地点:华东师范大学中北、闵行两校区。中北校区:中山北路3663号(近金沙江路地铁站);闵行校区:东川路500号(近东川路地铁站,有班车)。 实习考核 本项目系注册系统实习心理咨询师公益培养项目,实习心理咨询师无需缴费。 实习考核 中心对实习咨询师进行考核,包括中期考核与结业考核。考核通过者可以获得结业证书和实习证明,优秀实习生有机会申请成为中心兼职咨询师。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实习终止,不提供结业证书和实习证明: 1. 未通过中期考核或结业考核; 2. 未按要求完成实习内容或实习时数; 3. 严重违反伦理或中心规章制度; 4. 在工作中造成重大失误,带来严重后果或负面影响。 申请和筛选流程 1.申请:2023年1月18日至2023年2月16日,申请人须将申请表(见附件)和相关证明材料(扫描版),发送到中心邮箱cc_ecnu_edu@126.com,同时扫码填写申报信息。中心将对申请人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将进入笔试环节。 2.笔试:将对申请者进行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伦理知识进行考查,时间大概安排在2月下旬,具体时间安排以通知为准。 3.面试:将对通过笔试的申请者的心理咨询技能进行考查,面试时间安排在2月下旬。 4.拟录取:中心将根据面试和笔试成绩择优拟录用,中心将会给通过的申请者发放拟录取通知。拟录取者需要提交书面版单位推荐表,征得所在单位的同意,须所在单位负责人签字(研究生为导师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5.录取:中心将对提供书面单位推荐表的拟录取申请者提供实习机会。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王老师 联系邮箱:cc_ecnu_edu@126.com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23年1月18日 附件:注册实习心理咨询师招生简章(2023版).docx 点一个在看,让更多人看见 如果有一个普通路人,只经过两个月的突击学习,就开始当“医生”治病救人了,这样“两个月拿证”的“医生”,你敢看吗? 猫:害怕 而这却是心理咨询行业比较普遍的现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发现,2022年我国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可以说,每十个人里就可能有一人有心理疾病。 一面是巨量的专业心理咨询需求,一面是大量“突击上岗”“野生”的心理咨询师混迹业内。 如何找到一个专业靠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疾病患者在鼓起勇气寻求帮助时的第一个难关。 别被这些名头唬住了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做心理咨询的渠道很多。 医院的心理门诊,学校的心理老师,高校、各地政府及组织机构的公益心理热线,部分企业的员工援助计划(EAP),还有社区掌握专业知识的社工……按理来说,这些地方都能提供心理服务。 但实际上,各有各的难处。心理门诊一般针对症状做诊断、开药,有时排半天都挂不上号;公益热线时长有限,在三五十分钟内很难真正解决问题;企业、学校和社区出于各种原因,用人也未必是专业的。 对普通人来说,感觉自己有心理问题,找心理咨询师询问会更方便。 可是,自己找的“咨询师”未必专业。恋爱顾问、情感咨询师、情绪疗愈师、情绪疏导解压师、某某机构的心理导师……各种名头花里胡哨,但多噱头大于内容,普遍是自我认证。 平台审核也不一定靠谱。之前就有媒体曝光,有商业平台公然在“心理咨询师”招聘要求中提出“可以没有经验”“公司主要负责各种资格证”。所谓“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开单,本质还是销售。 不少“假咨询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堪忧。坑钱、性侵、隐私泄露、耽误诊治……让受访者遭到二次伤害,甚至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X-21-467)葛怡介绍,当前市面上的心理咨询尚处在“口碑混战阶段”,普通人往往要越过平台流量、圈钱诈骗等层层陷阱,才能找到真正的心理咨询师。 那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是什么样的呢? “零门槛”的代价 “心理咨询师”曾经是个专门的职业名称,需要通过国家认证后持证上岗。 但是这门考试的准入门槛极低。有业内人士指出,行业内很多“半路出家”的咨询师,经过两个月培训,通过考试,就能拿到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2017年9月之后,心理咨询师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移除,全国范围内的职业资格考试被取消。失去了统一的权威资格认证后,心理咨询成为事实层面的“零门槛”行业。 为了自证,从业者们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考证、挂牌、攒时长、参加培训项目……就是为了取信来访者。 目前,我国科研机构、学术组织、行业协会,包括地方行业协会,都有自办、自考、自发的“心理咨询师”相关证书。 但有这些证并不等于有从业资格。以业内认可度较高的中科院心理所为例,其颁发的“合格证书”“只是作为学员参加心理咨询基础经历的有效证明,以及从事社会心理服务的资格参考”,即“仅供参考”。 对业内人士来说,真正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在正式上岗前有长期实践。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杰曾指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其系统培养过程和医学临床专业硕士类似,一般本硕期间要学习30多门专业课程,并需要在督导下接受至少250小时临床心理实践和200小时专业督导训练,还要终身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伦理监管。 可是,成长周期长、培养成本高、前期客流少,让不少真正的专业人士反而退出了这个行业。 “我们班上二十多个同学,只有我在做心理咨询师。”葛怡介绍,自己每两周要自费找督导,一次800元以上,同时还要持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光是某高校的培训项目就花费了14.7万元。 专业出身的人干不下去,外行反而能浑水摸鱼、大量涌入,此消彼长下,“找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 普通人该咋办? 近两年,不少专家和代表委员纷纷提出建议,希望从政府层面出手,规范心理咨询行业。 比如,构建完整的培育体系,让更多心理专业人才进入行业;设立专门监管机构,对心理咨询师进行终身职业伦理监管,防止“二次伤害”;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行业协作平台,邀请专业人士参与其中。 普通人也有必要提高辨别能力。比如,什么时候需要咨询?去哪里找靠谱的咨询?怎么判断眼前的心理咨询师靠不靠谱?心里要大概有个数。 对此,葛怡建议,一时的情绪激愤,如果很快能消失,可以找家人、朋友倾诉;如果长期感受到痛苦,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社交,就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在寻求帮助时,可以先看看所在单位有没有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或者让心理科医生,或者靠谱的中介机构推荐,一些口碑比较好的商业平台也可以考虑。 在判断心理咨询师靠不靠谱时,可以看学历背景、咨询时长、是否有稳定的督导在监督。患者可以在正式开始咨询前,通过对话评估一下咨询师。 如果发现所谓的“心理咨询师”,资质、证书来历不明,强推上万元的“全包”套餐,参与督导与咨询的时长差距过分悬殊(比如咨询2万小时,参与督导30小时),那就该“避雷”了。 “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感觉,如果感觉不舒服,果断停止。” 发布于:北京
如何找到一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123培训网看到的。